筑梦冰雪,同向未来| 冬奥会志愿者专访--袁晓静

作者: 时间:2022-04-07 点击数:

2021年,保定学院为冬奥会派出了38名志愿者前往张家口赛区提供服务保障工作。为了圆满完成接待任务,志愿者们牺牲春节假期与家人团聚的时间,以良好的风貌、扎实的素养、热情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。展现了我院学生积极进取,吃苦耐劳的良好精神风貌。

袁晓静同学不仅在校期间表现优秀,更是在冬奥会志愿服务期间认真工作出色完成任务。地理与旅游学院新媒体小组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,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回忆了解冬奥会志愿者们的故事与感受。


志愿者选拔考虑多个方面,培训十分专业。

记者团:自己是如何成功入选本届冬奥会志愿者的?入选后,组委会对你们进行了哪些培训?

袁晓静:作为张家口人,每想到在我的家乡举办本届奥运会,我感到非常的自豪,在学校听到要招冬奥志愿者的时候,我没有犹豫直接报了名,很荣幸能够通过初步选拔,得以进入复试。复试选拔通过对我们参选学生的志愿服务经历、语言表达能力、英语水平、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。经过前期报名、选拔、学院复审,最终28名志愿者从200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。

入选后组委会为本次培训专门聘请了体育领域专家、旅游院校教授、急救专家,及奥组委特约专家为我们讲述相关领域知识,并且进行为期7天的实操训练,切实提升我们国际化、标准化、专业化、个性化服务水平。开展正式服务工作后,为提高各志愿者疫情防控能力和专业水平,先后多次组织防疫培训工作、防疫安全宣传及应急演练活动,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,以己之力为冬奥顺利举办提供有力保障。


袁晓静同学担任主管一职,主要负责接待任务。

记者团:在志愿服务期间,你主要负责哪些具体工作?有哪些经历让你难忘?

袁晓静:志愿服务期间在国宾山庄2号楼客房部工作担任主管一职,是学生团体中唯一的管理层。我们每天会对所有的设施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及试用,开展房间精开荒、布草及客用品布置、全压力测试、空气质量治理等多项运营前的准备工作,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,每天对楼层及房间定时消毒及开窗通风,房间所有的开关面板、马桶按键、水龙头等均用酒精棉片进行擦拭消毒。

让我十分难忘的经历是,国宾山庄二号楼迎来了重要的接待任务:王东峰书记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会见的重要保障任务,当我被通知选作接待团队的一员时,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。为了保证接待效果,我在客房中一遍遍检查房内物品是否摆放整齐,给领导消毒的用具是否出水顺畅,在会见后中方领导出来后我第一时间上前为其进行手部消毒,听着每位领导说的“谢谢”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。最后,团队不负众望,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此次重要保障任务,因此获得省外办等单位的高度赞扬。


冬奥会的举行离不开幕后的志愿者们。

记者团:亲身经历后,你对奥运会有了哪些全新的理解?是如何解读奥林匹克精神的?

袁晓静:冬奥会赛事精彩纷呈,离不开运动员的奋勇拼搏,也同样离不开这些幕后人员的周到服务和精细保障,奥运盛会的背后也离不开志愿者的无私奉献,对于我们广大志愿者来说,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一堂生动的“大思政课”。

我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正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“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,而是参与;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,而是奋斗;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,而是奋力拼搏。”作为航空学子在青春之时参与冬奥工作,虽然力量微小,但努力做到最好,也让我的青春无悔。我们深切感受到,能够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的代表,在冬奥志愿服务这堂“大思政课”中经历了成长。


冬奥之行助力同学们的思想成长。

记者团:通过参与这样大型的活动,对你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会有哪些帮助和影响?

袁晓静:村上春树说:“不必太纠结于当下,也不必太忧虑未来,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,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”。相比于匆匆成长,志愿冬奥对我而言更是一个慢慢沉淀的过程。在我看来,作为一名航空学子,必须有一颗坚守、热情的内心,无论自己身处哪个岗位都要能发光发热。而此次冬奥之行将是我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,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将冬奥精神与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“服务人民、奉献祖国”的精神相结合,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,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。

“筑梦冰雪,同向未来”。将冬奥的激情融入生命,将志愿者的精神贯彻生活。成为志愿者的时间虽然有限,但这段独特的体验所带来的收获和成长,足以在每个志愿者的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。如今,北京冬残奥会虽已圆满落幕,但志愿团依旧秉承初心,温暖不减。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志愿活动中,奉献他人,服务社会。

地址: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   邮编:071000   院长信箱:dlxyqa@bdu.edu.cn   Copyright ◎ 2014 保定学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